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党建 > 群团工作

群团工作

【抗疫小故事】“暂停”过后 繁华依旧
日期:2021-08-05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2021年的7月在南京最火热的炎炎夏日里,新一波的疫情突袭金陵——720日公布禄口机场有工作人员检测呈阳性,之后每天新增感染者,到今天已达200余例。

整个城市紧张起来,动员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戴上口罩,公共场所的防疫措施升级,大部分离宁通道关闭,政府紧急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每天公布疫情数据和感染者活动轨迹,全省各地抽调医务人员支援南京……

各机关单位又像去年一样开始组织志愿者支援街道、社区的防疫工作。去年志愿者工作主要是参加居民小区的封闭式管理——进行出入登记、测温等。今年则有所不同,增加了协助全员核酸检测的工作内容。

我在抗疫一线的这几天中,见闻不少,感触良多.....

725日是周日,我与几个同事被派往新庄国展中心,这里建立了一个较大的临时性防疫场所,此前用于给居民们注射疫苗,这几天被紧急用于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妻子建议我带放暑假在家的女儿一起去做志愿者,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提议,这也是社会实践啊!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公益意识,也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快地成熟起来。

当天中午我和女儿来到国展中心,联系上对接志愿者的D主任,她让我们先给检测试剂管贴二维码,用于后期的扫码、信息录入。我们和前一批志愿者交接后便开始工作。这活很简单,甚至有些枯燥。但我们干得很有兴趣,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贴完码的试剂管放在一个大纸箱里,一会儿就放满一箱,再拿一个空箱子来,一会儿又满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几个人就把这个检测点上的试剂管全部贴完了。女儿干得很认真,没有一句怨言。

这项工作结束,工作人员让我们穿上医用手术服、帽子、N95的口罩、面罩进入近距离接触“黄码”人员的检测区,做人群引导、咨询、帮助生成检测用的二维码等,类似于医院的导医人员。我们换上装备,进入检测区,工作了约一个半小时,傍晚六点钟出来吃饭时,后背、手臂都有粘粘的汗湿的感觉了。想想采样人员,穿着更不透气的塑料防护服,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但他们都一直在坚持着。

和我们一起做引导员的志愿者中有一个年轻姑娘,很大方健谈。经过交谈得知,她是一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假期里常在游泳馆里做游泳教练,但今年因疫情的原因,游泳培训班都停了,但她也不想闲着,就主动跑到检测点上来做志愿者,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的检测点也不是一直人流量很大,有时人少时,事儿不多,她就在那做做扩胸运动,原地跑步,看上去满满的正能量。

第二天晚上,我们又被安排在另一个检测点,也是做类似工作。这天正好在下雨,我看到一对母女志愿者。母亲在前面的入口处查验二维码,解答咨询,女儿穿着雨衣在后面引导排队的人,十人一组进入采样室,干了几个小时,都没下来休息。后来了解到母亲是这条街上一家美容店的老板娘,带着她刚高中毕业的女儿一起自愿来的。

同事还说在这个检测点看到过一个残疾人志愿者,只有一支胳膊,在各个岗位上不停忙碌着,她的自立自强,她的社会责任感,让我对这个没有见过面的姑娘心生敬佩!

这两周以来,我看到了南京市民的支持、理解、配合;看到了医护人员的忘我、牺牲、奉献;看到了志愿者们的无私、积极、主动;更看到了整个南京城勠力同心、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我相信“暂停”过后,繁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