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调研 > 环资工作动态

环资工作动态

全国第一!这个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今天揭牌
日期:2023-08-16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南京中院、玄武区法院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开展生态法治协作和植物保护基地共建活动,揭牌成立全国首个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后龙,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党委书记宇文扬,南京市玄武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张志超,全国人大代表高华瑞,省人大代表张玉成,市政协委员肖晖出席活动。

4.jpg

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上,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后龙,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宇文扬共同为基地揭牌。

5.jpg

李后龙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将更加有利于建立濒危野生植物司法保护长效机制,零距离守护大自然种质资源和基因宝库安全,助力珍稀野生植物回归自然,促进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效恢复。要以此次共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3.jpg

宇文扬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将以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成立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不断增强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自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种质是植物的“芯片”,保护好植物种质资源,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所在。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设立全国首个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是“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的一项有益尝试,也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积极探索。该基地的设立,将为集中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大自然种质资源宝库提供零距离的司法保护,能够更好地畅通生态修复费用转化为生态修复成果的渠道,优化植物保护“科普+法治”的融合成效,搭建展示江苏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和生态环境公众参与的工作平台。

1.jpg

揭牌仪式前,南京环境资源法庭、玄武区法院西南低山丘陵区域环境资源法庭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还就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达成框架合作协议。

2.jpg

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和科研院所在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普教育等领域的职能优势,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涉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和法治教育等工作,全面提升植物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水平。

南京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朱建新,南京市玄武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杰,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雪雁,以及来自中央电视台、央广网等10余家媒体的记者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