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专栏 >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执行日记】狡兔究竟多少窟之终章 ——天网恢恢,燃犀探微
日期:2025-01-17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都说狡兔三窟,然而为了规避执行,被执行人绞尽脑汁,岂止三窟?扔掉手机、忘记密码、藏匿现金、转移财产······他们在违法的边缘反复横跳,试图逃避债务、全身而退,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顺藤摸瓜、上下求索之后,最终,被执行人“服了”,申请执行人笑了。

人物介绍:

舒雪:申请执行人

孙华:被执行人1

何云:被执行人2,孙华的母亲

李胜男:案外人,何云的侄女

前情回顾:

舒雪与孙华本是商业合作伙伴,密友。2020年,孙华遇到困难,向舒雪求助,舒雪二话不说,拿出全部积蓄救孙华于水火之中。2021年,该笔借款到期,孙华请求舒雪再展期一年,并让母亲何云做了担保。

可怕的事接踵而来:借款展期后不久,孙华母子俩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他们失联了!无奈之下,舒雪将母子二人诉至法院,并在判决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然而,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跟他们的行踪一样:人间蒸发了!搭上全部身家的舒雪陷几近陷入抑郁。

起诉、胜诉、申请执行,身怀六甲的舒雪急需将这份沉甸甸胜诉判决兑现为真金白银,给自己腹中的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但这“最后一公里”,道阻且长。执行过程中,孙华因虚假申报财产被司法拘留,其父亲老孙因帮助转移财产亦被拘留。通过搜查,法院执行到位案款130万元,但是对于剩余的600余万债务如何履行,孙华一家语焉不详,只说“会想办法”。

燃犀探微

根据舒雪提供的线索,孙华借钱的时候,为了取得信任,向她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满满一保险柜的房产证,有北京的、上海的、南京的。但是进入执行后,通过向有关部门调查,被执行人孙华与何云二人名下,均没有任何房产。之前的房产证都是假的?还是另有蹊跷?法官决定,继续深挖,挖地三尺,也要找出答案!

“你名下的那些房子都哪里去了?”

“都卖了,钱拿去还债了。这几年生意亏本,一直在卖房子,填补窟窿。”

“房子什么时候卖的?钱全都没了?”

“早就卖了,在这个案子之前。”

“有人看到你们依然天天开车进出小区,车子是谁的?”

“亲戚借给我们开的。”

“亲戚叫什么名字?”

“李胜男,是我侄女。”

这是李胜男的名字第二次出现,第一次是在被执行人何云家中搜查时,李胜男的名字作为收件人出现一个快递壳子上,收件地址是南京某豪宅。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这座豪宅曾经是何云拥有的众多房产之一。

“南京某豪宅的房子卖给谁了?”

“我一个亲戚······”问及房产现主人时,何云的眼神有些闪躲,瞥向了谈话室的角落。

“哪个亲戚?名字叫什么?”

······

“那不是我的房子,那是我姐姐的。”沉默之后,何云说。

为了弄清楚来龙去脉,法院向舒雪的代理律师出具了调查令,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调取房屋的历史买卖信息。梳理了时间线,疑影重重:2021年6月30日,舒雪与孙华、何云签订了借款合同,7月13日,何云与侄女李胜男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在同一天完成房屋过户。等到2022年舒雪起诉时,何云名下早已空无一屋。

转移财产的盖然性很高,但在执行程序中,无法直接执行登记在案外人名下的财产。舒雪就何云与李胜男之间的房屋买卖提起了撤销之诉。撤销之诉审理过程中,本院查明,何云通过买卖形式将房屋过户给案外人李胜男,但李胜男并未实际支付购房款。何云无偿转让房产的行为,已影响到债权人舒雪对债权的实现,本院判决撤销何云与李胜男的房屋买卖合同,李胜男协助配合将房屋恢复登记至何云名下。

房屋买卖合同被撤销,彻底击溃了被执行人的心理防线:规避执行是规避不了的,再负隅顽抗下去,怕是要涉嫌拒执了,偷鸡不成还要蚀把米。最终,在重重压力之下,何云与舒雪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在一周内将剩余600余万全部支付到位。至此,舒雪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跨越1000公里,初为人母的舒雪特地从北京来南京,为承办法官送上了锦旗。她说,这面锦旗代表的不仅是她自己的心意,更承载了背后整个家庭的喜悦与感激,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沐浴在法治之光下,孩子们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执行之路,极少是坦途,更多的是一路荆棘、一路泥泞,是顺藤摸瓜、斗智斗勇、拨云见日。本案的执行,几乎穷尽了所有执行措施:系统查询财产无果后,从奔赴上海查人,到上门搜查找物,再到调查取证进而提起债权人撤销之诉,经历了两年时间,最终让申请执行人的胜诉判决转化为真金白银,落袋为安。审理、执行,每个程序中,每个司法工作人员都在燃犀而行,找寻1%的突破可能,找寻将这1%的可能转化为100%成果的路径,找寻最终的公平正义。

(以上名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