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专栏 > 紫金少家

紫金少家

玄武法院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项报告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日期:2022-05-26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5月24日,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玄武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雪雁在区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主任会议上就家事审判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与完善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报告。

近年来,区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区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职能,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机制,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打造“和合紫金”家事审判特色品牌,为玄武家庭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坚实有力的司法力量。

基本情况

锁金村法庭曾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在内设机构改革中,区法院深入推进“一法庭一品牌”创建工作,将家事案件并入到锁金村法庭审理,着力打造法庭特色品牌,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法庭现有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1名,年龄上呈现出老中青结合、传帮带延续的梯队结构。2021年以来,共受理婚姻家事及涉未成年人案件842件,结案791件,结收案比93.94%,服判息诉率89.45%,近7成案件通过调解撤诉结案。

主要做法

一是多点发力

深入贯彻“舒心+卫护”的司法工作理念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着力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解纷渠道。在一起当事人情绪崩溃、拒绝离婚的案件中,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当事人单位领导等组成调解团队,形成心理危机评价报告,定制个性化调解方案,最终双方签订离婚调解协议,顺利走出离婚阴影,该案获得2020年度全市家事纠纷调解优秀案例一等奖。在一起涉危机婚姻案件中,邀请律师、社会组织、高校心理老师共同开展心理疏导,现夫妻双方已重归于好。

今年年初,成立全省首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发出全市首份家庭教育令,与区检察院等九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全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与社区联合开展慰问困境少年行动,为困境儿童送去《漫画民法典》书籍,配备“爱心法官姐姐”一对一进行帮扶,全国首创将司法救助金交由当地公证处提存,用爱筑起孩子心灵的家。坚持参与全市法院“正苗工程”活动,一起遗弃儿童案在“正苗工程”20周年主题帮教活动中被评为典型案例。

二是多方联动

着力构建“N+3”的协同解纷机制

2018年以来,在全市率先与市区妇联、南京公证处、市律协、社会组织等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个机制、多元方法”的多元解纷机制。2021年,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基础上,成立“紫金”少年家事协同保护中心,形成“专业家事审判庭+家事纠纷调解中心+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特色化柔性解纷模式,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被多个国家级媒体报道推广。

自合作以来,返聘退休法官参与调解案件450件,社会组织参与调解案件336件,律师参与调解案件275件,公证处参与调解案件198件,心理专家参与调解案件12件,教育专家参与指导案件10件,成效显著。

三是多措并举

探索形成“融合+下沉”的基层治理模式

与社区、中小学共建4个关爱活动阵地、1个校外教育基地,成立全国首家基层社区少年法学院和学校幸福法学院,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视察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

疫情期间为未成年人开设线上直播法治课,近1.4万人观看,获4.5万点赞。选任包括“一把手”在内的17名干警担任10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动走访辖区内“一老一小”企业,实地了解需求,进学校、社区对学生、居民开展普法宣传,2019年以来已开展法治教育90余场,受众5万余人。

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参与30余个地方性法规的讨论制定,研究起草《关于制订<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立法建议》,推动该条例短期内制订实施。与区检察院等联合开展玄武区未成年人涉酒吧治理专项行动,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防火墙,被南京科教频道等媒体宣传报道。

四是多维提升

认真打造“审判+调研”的专业法官队伍

坚持以审代研、以研促审,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蒋某隔空猥亵儿童案被评为最高法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十大优秀案例和性侵害儿童犯罪典型案例,及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第三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以该案为切入口申报的《网络猥亵儿童犯罪典型案例研究》课题,中标最高法院2021年度司法案例研究课题。

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两大研究基地,共同申报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在家事审判中的运用与完善》课题中标全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

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诉源治理,在“治未病”上下功夫。借助法官进网格等平台,加大诉前纠纷调解力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创新普法形式,针对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分类分层开展法治宣传,增强普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是加强联动协作,在“聚合力”上下功夫。在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人才共享等方面密切协作,增强工作辐射力。与社区、公安等配合,在纠纷化解、信访维稳等方面高度警惕和防范重大风险隐患,做到矛盾纠纷早识别、早防范、早控制、早化解。

三是加强机制创新,在“精耕作”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探索“和合e解纷”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总结宣传,展现改革实效,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纠纷解决观念,选择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