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2023年4月24日,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发布《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0-2022)白皮书》,向社会公众公布玄武法院近三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及10个典型案例。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玄武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2692件(含民事2629件、刑事62件、行政1件),新收2616件(含民事2560件、刑事55件、行政1件),审结 2555件(含民事2497件、刑事58件),结收案比为97.67%,结案率为94.91%。
民事案件中,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以及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为主要案由,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中的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呈现爆发性增长特征,仅2022年新收716件,案件规模已超过2020年的三倍。刑事案件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数量最多,占收结案总数的八成以上。
民事案件的特点有:1. 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频发。2. 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呈现维权主体集中、诉讼标的额较小、侵权类型相似的特征。3.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涉及领域集中且具有群体性特点。
刑事案件的特点有:1.案件类型相对集中。2.适用缓刑比例较高。3.罚金金额较大。4.案件审理难度较大。
针对上诉案件特点,南京市玄武区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取得宝贵经验。
1.适用裁判新标准,践行最严格司法保护。依法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通过加大惩罚力度,显著提升侵权成本,有效遏制和震慑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涌现出“鱼无双”案、蔡某某侵犯著作权案等一批典型案例。
2.调研民企新需求,提供针对性司法服务。实地走访辖区内多家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大量需求的企业,了解企业当前维权困境难题,提供针对性司法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专题调研报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主体参加座谈会,共同研讨如何多方联动,守护创新,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3.多方联动新模式,助推源头性纠纷解决。深化与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社会机构的交流协作,引入知识产权专业人士参与调解,并与徐庄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局签订《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合作备忘录》,与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关于支持栖霞区知识产权高质量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研究生工作站”,共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4.运用宣传新媒介,打造特色化知产品牌。统筹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玄法知产”特色栏目,精心挑选有亮点、有趣味、有教育意义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发布推广。积极开展助企纾困专题讲座,多平台线上同步直播,法官实时互动答疑解惑,全方位、多角度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走进社区、走进学校,通过公开开庭、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将普法宣传带入居民身边,真正实现家门口学法、守法、用法。
持续落实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直是玄武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点。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大对不当维权、滥诉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在审判中落实创新导向,防范权力过度扩张和滥用,精准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同时,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知识产权保护氛围。通过不断拓展司法服务功能,强化司法能力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联动行政机关、高校、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构筑优商护商全链条,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化解发展难题。充分利用公众号、网站等宣传平台持续强化以案释法,提升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保护激励创新氛围,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