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文明号
闲·情·偶·记
时间不语,答案自来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散文集是测试心静与否的试金石。它需要从现实的琐碎中抽离,抛开杂乱的思绪,以一颗完全静下来的心去阅读,感知作者的情感与心境。
在微信读书中寻觅时,季羡林老先生这本散文集的书名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沉下心来,沿着这位老者的足迹探寻他平和、豁达、深邃的一生。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不忘初心,人生自在亦欢喜”“人生百味,随遇而安无不可”“静观天地,一世沧桑赤子心”全书共5个章节,每个章节的题目都美得像诗一样,书中平白的文字裹着真挚的情感扑面而来,行云流水,娓娓道来。这位睿智的老者站在岁月长河,回望泛起的涟漪,撷取最动人心魄的几朵,邀人共赏。
尝够酸甜苦辣,经历喜怒哀乐,走过阳关大道,踏过独木小桥。时而光风霁月,时而阴霾蔽天,既有峰回路转,也有柳暗花明。季羡林老先生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描述,正是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所以他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既然“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便“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既然不能阻止毁誉,那便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个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既然难以摆脱疾病,那便气势轩昂地走进手术室,想象自己若是“从手术台上一个箭步蹿了下来,推门逃之夭夭”,就成了《新儒林外史》也要写上一笔的空前笑话。既然无法超越生死,那便“决不抢先加塞”,鱼贯而进,洒脱、满意、愉快地“笑着走”。
平实而辩证的话语,简直是治愈当代年轻人精神内耗的一剂良药。与其困顿于当下,惘然、怆然、悚然、悻然,不妨整理思绪,处之泰然,丰盈自身,随遇而安,山穷水尽之处,自有柳暗花明之所。
季老的洒脱和豁达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从容入世。虽然历经生活坎坷,看遍世间炎凉,但他仍以一颗赤子之心,呵护曾温暖过他的暖气,热爱所珍视的一切,自在亦欢喜。
季老的文字里带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他说“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拼搏。你必须去拼搏。这是一个人生存的首要任务”。季老还嘱托年轻人,在拼搏的过程中,要不忘初心,记得“四爱”是“众德之首”,即“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
季老的赤子之心正体现在这贯穿笔尖的“四爱”之中。在剖析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时,他认为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心根源于中国过去饱受剥削和压迫,他表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个灰分子也是热爱祖国,决不变节的”。在看到街道上花的海洋时,他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中寻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味。在探讨人类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对人类前途的思考时,他相信“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需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方可实现,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而向大同之域的理想努力,必须“以东方的‘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济西方‘科学’之穷”,这其中蕴含的哲思不正是如今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吗?
匆忙赶路之余,别忘了静下心来感受人生的韵味,听听时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