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党建 > 全国青年文明号

全国青年文明号

闲情偶记 | 杨方达:一曲幽歌 满纸抒怀
日期:2024-06-21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闲·情·偶·记

一曲幽歌 满纸抒怀

——《骆驼祥子》读后感

1720514965159005252.jpg 

读毕《骆驼祥子》的最后一页,正是华灯初上之时。打开窗,暮春温润的空气扑面而来,窗外是金陵城的一草一木,适逢晚高峰,车水马龙,行人和车辆自不同的大楼间出现,各自奔赴前程。奇妙的是,往日在眼中喧嚣的场景,这一刻,却在瞬时间安抚了我的心。

初次接触老舍,是在年少时期,那时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学校课本里的几行字。他的《骆驼祥子》,我并未深究其中的含义。直到今天,闲时翻阅,感慨、奋进……在心中升腾、涌动,继而被无限放大。    

“虽然被兵们拉去不多的日子,到现在一想,一切都像个噩梦。这个噩梦使他老了许多,好像他忽然地一气增多了好几岁。”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与“车”有着紧密的连接。

当祥子从彼时的农村来到当时的北京城,经过了初时的多番试探后,就在心里压下了一个“拥有一辆洋车”的梦想。为了实现“买车梦“,祥子不仅拉车的时候跑起来飞快,更是用尽了一切方法去积攒为数不多的“嚼谷”。在终于买了一辆车后,却遭遇了抓壮丁。就这样,车不在了。

这是祥子与车的第一次告别。

老舍先生对于《骆驼祥子》的创作其实有着自己的坚持。他曾经说过,他不允许任何人夺去祥子的主角地位。确实,从这本书中,我们在翻阅每一页的时候,都有着祥子的身影。在整本书的架构中,以祥子“三”次买车的经历贯穿始终。

在第一次洋车梦破碎后,祥子继续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但是,很多时候,梦想的实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在祥子差几块钱就可以再买车的时候,却在孙侦探的恐吓下,稀里糊涂把钱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第二次买车梦碎。

祥子的第三辆车是虎妞给买的,也许是这个缘故,他总觉得车拉得不对劲。最后,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把车卖了来安葬虎妞。

三次的“得”与“失”,让祥子的人生命运随之起起伏伏。他不再是最初那个善良朴实、吃苦耐劳、坚韧隐忍的人力车夫,而变得自甘堕落。“拥有一辆洋车”,是祥子的执着、希望、信仰,也是祥子的痛苦、挣扎和噩梦。老舍先生用 “洋车”做主线,牵动这个故事,确属精思妙想,但让我们读起来却惊心动魄。一条“拥有一辆洋车”的梦想,让祥子伤痕累累,变成了一种靠近理想的传说。

细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如同翻阅一本沉甸甸的书,它用独有的“京味”笔触,塑造了车行老板、流氓侦探这些鲜活的人物,在以这样的人物为主宰的时代空间内,祥子这样的小人物们的生存就注定了会有较小的上升空间。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以及老舍先生的巅峰之作,《骆驼祥子》在为旧中国的穷苦大众代言,他们在生活中的那些苦与悲、苛求与梦想,都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回读曾经岁月的小说,就如同回望历史,思索、奋进、展望……都会一一呈现。经典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珍视的,合上书本,归于生活,将现实握于手中,心情才逐渐舒缓下来。回溯整本书籍,我深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应当从祥子的身上学习他前期为了自己的“买车梦”而不懈拼搏的精神,现实或许困境不断,但如何从中周旋,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或许才是在苦难中找寻到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