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文明号
时光流转,四季更迭,接到任命书至今已逾一年。回首来时路,还记得学生时代初叩法律的大门,踌躇满志;也记得进入法院以来,一路风雨兼程,但无一日敢懈怠。自成为玄法的一员,从青涩稚嫩的法官助理到独当一面的员额法官,有困惑,有汗水,更有成长。在纷繁复杂的案件磨砺下,在抽丝剥茧的燃犀探微中,在追逐公平正义的理想驱动下,我稳稳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坚定自己的法治理想,且歌且行。
一、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从协助法官办案,到带着团队办案,一路走来,我不断地问自己,怎么才能帮助当事人更好地解决问题、彻底地解开矛盾,达成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从业的第十年,在法官这条路上,我对自己的定位依然是“新人”:专业选的好,年年赛高考,法律,是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专业。
社会在发展,法律随之进步,终身学习,是法律人永恒的旋律。得益于青年法官导师制,玄法的资深法官前辈,用他们的专业、敬业,给我提供了汲取养分的机会:在他们的不吝赐教下,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适应法律法规的新变化;在他们的个案指点中,我学习沟通技巧,让法言法语接地气,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在他们的丰富经验中,我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多问为什么、怎么破,收集不同前辈的意见,找寻最佳方案。在领导同事们的呵护指引下,我这颗新苗,正向阳生长。
二、倾力倾情,善执者行
执行不仅倚靠强制力,更是一门艺术。如何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纾解各方心结是关键之一。
让执行法官“头大”的案件,探视权纠纷占着一席之地。接到申请执行人老王的电话,我就有预感,这个案子不好办。
老王开门见山:“你们什么时候帮我去把孩子抢过来?我已经一年没见到儿子了。如果再看不到孩子,我要求法院对他妈妈进行罚款拘留!”这是老王两年内第四次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探视儿子小王。
前几次探视过程并不愉快:儿子小王患有多动症,发育迟缓,存在沟通障碍。父亲老王患有抑郁症,也不易沟通。老王认为前妻芳芳故意引导孩子拒绝见面,芳芳则怨恨老王情绪不稳定,加重了孩子的病情。
“孩子平时要上学,没空去法院。”
“那就找个休息日,时间地点你定,玄武湖边或者儿童乐园都行。”经过反复沟通,周六下午芳芳带着小王来了法院。
询问小王想不想见爸爸,小王摇头,那就聊聊家常吧。聊到孩子的成长、治疗,芳芳泣不成声:“我每周要带孩子去医院做康复训练,让他帮忙带孩子就诊,就来过一次,还跟医生吵架。去年在法院见面,他要求法院拘留我,吓坏了孩子。”
“这样吧,我们跟老王通个话,你有什么想说的,直接告诉他。”征得双方的同意,我接通了老王的视频。
见到儿子,即使隔着屏幕,老王也激动得语无伦次,但小王似乎并不认识父亲。手机镜头对着小王,我跟芳芳聊着小王的成长点滴。芳芳说,经过治疗,小王一直在好转,已经学会写字了。
接过我递过去纸笔,小王写下第一个字时,屏幕那头的老王就流泪了:那是老王的名字。
在我的鼓励下,小王展示了自己会写的字,老王甚是欣慰:“我儿子真棒!”。气氛渐渐缓和,小王也愿意跟镜头那边的老王互动:打招呼、扮鬼脸,还给了老王一个飞吻,老王喜极而泣。
我趁机“借题发挥”:孩子进步这么大,你应该感谢芳芳。法院对她拘留罚款,你让儿子一个人在家里哭着喝西北风吗?别动不动就想着通过强制执行见儿子,有空帮忙带儿子去做康复训练,见面带点吃的玩的,儿子今天写的第一个字就是你的名字,并不是巧合······推开彼此的心墙,老王跟芳芳道歉、致谢,并表示以后要尽父亲的责任,陪孩子就医;芳芳也表示,只要老王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以后愿意让老王跟孩子见面。
从剑拔弩张到自省退让,他们流下的是眼泪,更是各自心里的冰川融水。这场探视结束后,老王再也没来申请过强制执行,想必他已经找到了看望儿子更好的方式。
三、功不唐捐,且歌且行
面对如山的案卷、无解的难题、当事人的苛责,我偶尔也会疲惫,也会退缩、也会彷徨。但是,每当努力收获了成果:劳动者拿到了本应属于他们的薪水,邻里之间放下成见握手言和,被侵权人拿到赔偿金······看到他们脸上浮现的笑容,我便有勇气继续出发。
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方式度过时间。十年学习、十年沉淀,我成长为今日之我。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未来,我将继续全力以赴,将公平正义与温情司法融入每一个案件之中,用“案结事了人和”的理念实现司法为民的初心,为新时代的人民司法事业增辉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