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调研 > 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

首份!南京中院发出“诉前调书”1号民事调解书
日期:2024-02-01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感谢法官们的专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你们在办案过程中急企业所急,将审判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结合,全面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日前,南京市高淳区法院在一起诉前保全案件中,开通涉企纠纷立审执“绿色通道”,依法审慎适用财产保全措施,有效推动了纠纷快速妥善化解,收到案件当事人的感谢信。近年来,高淳法院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能动司法理念厚植法治化营商环境沃土。2023年,共审结涉企案件3841件,涉案标的36.55亿元,被评为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

 

法院+商会予鱼更予渔

固城水美,蟹黄飘香。企业有所需,司法有所应。高淳法院因地制宜,联合工商联等部门成立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在各街镇、螃蟹城等地成立11个联系点,推动构建“法院+商会”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某合作社是高淳一家经营螃蟹销售的小微企业。20229月,从事水产品经营的飞马公司(化名)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约定向合作社订购螃蟹20万斤。双方合作一年后,供货金额已达到500余万元,但飞马公司累计欠合作社螃蟹款达300万元。经过沟通,飞马公司偿还了部分,剩下的200万元却迟迟未付。

“这200多万元若回款不及时,对我们的生产经营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多次催要未果后,水产合作社诉至高淳法院。

“商会具有专业性、权威性,通过‘行内人’身份,能与企业精准对接,更容易产生共情、共理,矛盾化解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考虑到螃蟹买卖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承办法官张小帆决定委托高淳区固城湖螃蟹商会参与本案调解。

商会介入调解工作后,结合行业经验与规则,对螃蟹价款、支付方式等方面提出专业意见,最终促使双方就欠款数额达成一致,签订分期支付方案,第一笔30万元螃蟹款当场支付到位。

依托“法院+商会”,高淳法院选聘、培训38名调解员,持续推动“商人纠纷商会解”,实现各类涉企矛盾纠纷高效、便捷、低成本、实质性化解。

 

府院联动+跨域协作延链更补链

“多亏了不同区域、不同部门间密切协作,给企业腾出平稳过渡空间,让我们有机会打赢‘翻身仗’。”小城公司(化名)负责人对执行法官激动地说道。这个案子的妥善解决离不开一个机制、两个地区、三个部门的紧密协作。

2020年,王某以名下天天公司(化名)名义与小城公司原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小城公司部分股权,收购价为800万元。后天天公司因经营不善无力支付货款成为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包括在小城公司的部分股权被依法冻结。

此时,恰逢小城公司正在进行减资程序,目前已通过审批,正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阶段。部分股份被冻结将导致小城公司减资程序中止,面临潜在的财务危机,并给股东关联企业天天公司等带来财务风险。

高淳区金融监管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风险点,向高淳法院发出协作邀请。高淳法院第一时间响应,并积极协调雨花法院临时解除保全措施,待减资程序完成后再依法另行冻结,给企业留下平稳过渡的生存空间。

这次协作的制度基础正是高淳法院与区金融监管局共同出台的《关于建立司法金融协同治理机制的意见》。高淳法院牵头成立全市首个区级司法金融协同治理机制,凝聚共识、共同施力,推动形成同频共振、步调一致的服务营商环境合力。2023年,与金融监管局共同发挥应急转贷、纾困资金等协调作用,为4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近千万元。

 

风险预警+诉源治理护企更安商

“交货时必须交付给有权接收货物的经办人,并对交货现场进行拍照录像以留作证据……”“这个合同漏洞要不是你们提醒,到时候又少不了争端和纠纷!”

“金融e法庭”会议室内,高淳法院金融庭负责人魏猷龙正用“案例+释疑”的形式,为企业“量体送法”“问诊开方”。

高淳法院联合金融监管局、税务局等成立法律体检服务团,建立“法律风险点+典型案例”等机制,结合“e法庭”平台,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菜单式”庭审直播和“点单式”专题普法直播,将风险提示与审判、普法相结合,帮助行业协会、企业堵塞漏洞、防范纠纷,得到一致好评。

高淳法院立足“抓前端、治未病”,司法半径不断向诉前延伸。以诉源治理为抓手,深入开展司法大数据分析,加强对涉企案件分析研判,定期梳理地方金融机构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企业风险划分为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三大类别及蓝、黄、橙、红四大等级,推动地方金融领域风险共防共治,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来源:江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