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专栏 >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诚信兴商(一)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日期:2022-06-29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夏至,南京气温高达37度,溽热难耐。玄武法院执行干警不畏炎热、不惧艰难、不知疲倦奋战一线,执行攻势之热比气温更甚。

2月

吴成因生意失败,被供货商小李告上法庭,又因未履行生效调解书,成为被执行人。案件刚进入执行程序,吴成便主动联系承办案件的查法官:“我想跟对方谈一谈,希望法院不要拍卖我的房子,我一定会想办法履行的。”言辞恳切、诚意满满,秉着善意执行理念,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调解。

5月

一次又一次释法说理,经过九次协调,申请执行人小李也作出了巨大让步,在和解协议签字前一刻,吴成变卦了,拒绝签字。小李甚是气愤:“怎么又说话不算数!本来大家合作这么多年了,我想着吧,和气生财。但凡他讲一点点诚信,也不会闹成今天这样!”原来,2022年春节前,吴成满口答应小李:“所有货款一分不少,在大年三十之前付给你。”结果直到正月十五,小李也没等来一分钱,无奈之下小李诉至法院。不料,执行和解谈了三个月,吴成故伎重演。

6月

查法官:“既然无法达成和解,下一步请配合法院评估拍卖你名下的房产。”

吴成:“拍卖没问题,请再给我一周时间。我在下周一之前将房子清空,把钥匙交到法院。”

6月17日,周五下午,查法官致电吴成,询问清房进展。电话那头的他信誓旦旦:“已经找到合适的房子了,周末着手搬家,下周一肯定能搬完。”

6月20日,周一上午,查法官再次致电吴成:“我们今天上午10点左右到你家,请你将清空的房屋交付法院拍卖。答:“已经搬了一半了。” 执行人员到达现场后,吴成的谎言不攻自破:房屋里一切如故,丝毫没搬家的迹象。

“从3月到现在,组织你们调解不下十次。调解不成,你承诺自行清空房屋,配合法院拍卖,结果屡屡食言,视生效法律文书如无物!如果你还是拒不配合执行,本院将依法对你采取强制措施!”面对执行法官的最后通牒,被执行人吴成满不在乎。

因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本院依法对吴成司法拘留。但此时的吴成依旧气焰嚣张:“我就不搬,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严格而繁琐的送拘流程,并不能助他逍遥法外。下午两点开始体检,其间,吴成各种花式反抗:从法院羁押室出发,他坐在地上,不肯前往医院;到了医院,他赖在警车上,不肯下车;核酸采样,他咬紧牙关,嘴巴紧闭······一边负隅顽抗,一边嘟囔:“拘就拘,反正我也不怕,拘留所又不是没进去过!”顶着37度的高温,穿着密闭的防护服,面对的是花样百出的被执行人,负责押解的法警早已汗如雨下,浑身上下被汗水浸透。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集齐了送拘所需的材料。晚上10点,吴成被送至拘留所。“这不是吴成吗?这次是因为什么事进来的?”拘留所里,负责收拘的警官认出了吴成。原来,一年前他就曾因交通肇事逃逸被拘留过。如此看来,一整天下来,唯有那句“拘留所又不是没进去过”是真话。被送拘的吴成,此刻蔫了。

6月21日上午,吴成从拘留所打来电话,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同时表示,其妻子已将案涉房屋腾空,下午将钥匙交到法院,配合拍卖。6月22日,本院依法对吴成名下房产开展评估拍卖,所得价款将用于清偿吴成的债务。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商海浮沉,盈亏乃常事,只要信誉在,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是梦。然而,如若突破底线,丢了诚信,想要修复已经破产的信誉,实则难矣!

以诚立足,以信立企,诚信兴商,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