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叶,江苏法院系统2021届名校优生,来到玄武法院锻炼已五个月有余,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指导下,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工作方针和一审法官以化解人民矛盾、保障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职业信仰。锻炼以来,我在民二庭主要负责营商环境和辅助商事审判工作,在带教法官刘立柱庭长的谆谆教导下,我真切自感日日所长。
求真务实,锤炼自我。基层法院的工作让我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更多了解到百姓的疾苦,更加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用司法裁判回应人民期待;让我学会感同身受,用同理心去对待每一个案件当事人,将深厚的群众感情渗透到立案、接访、审判、执行的每一个环节;让我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充斥理想的象牙塔校园到庄严肃穆的中级法院,再到接地气、贴民生的基层法院,年轻人确需“自找苦吃”。诉讼无关标的大小,刚性的法律条文背后还需蕴藏人性的温度,要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在日复一日的案件审判中,我从懵懂青涩的法学生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法院人。
司法为民,坚守初心。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都在于实施,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才能铸造法治的力量,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讼问题就是提升法治力量的不二路径。商事审判虽不涉及生命、自由,但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城市发展更有力量,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以前我总认为,审判就是审对错,接触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和案件之后我才明白,对错很重要,实现双赢也很重要,有时调解的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远高于一纸判决。商事审判更重要的是用法律来平衡各方利益,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法院人不断用萤烛末光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增添光亮。
法有边界,学无止境。虽然同为商事审判条线,但玄武法院民二庭的工作与南京中院民二庭的工作有一线贯通,也有莫大不同。在逐渐熟悉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后我深知,如果将司法审判比作是创作一幅画卷,那一审程序恰是白纸构图,起诉状、证据等是画卷的要素,但查明事实的过程远不止简单罗列要素,而需要厘清各要素的深层次逻辑,从而向群众展现清晰的故事图景。市场交易日新月异,商事案件只有相似,没有相同,每一件案件都是独特的个体,将法律适用到个案中实现程序和实体的双重正义,法院人一直在研习的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一个青年法院人,我应当勤思创新,准确适用法律,精准化解矛盾,明晰案件的共性和特性,探索公正高效的裁判路径,努力实现“审判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裁判效果。
鉴人之长,丰腴自我。基层法院的锻炼对我来说是一段经历,更是一种历练,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希望自己能在玄武法院更多的岗位上经风雨、长才干,我将继续怀揣憧憬和信仰,用司法实践丰富知识和阅历,以期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