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我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已将近一年。回顾最初,开庭的时候还会有些许紧张,现在则愈发沉稳坚毅。这一年,有挑战、有收获,在一步步蜕变的同时,也有了许多感悟。
一、勤学多思 广泛涉猎

法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法官是一份需要长期学习、不断思考的职业。法官的主要工作是审理案件,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面对社会生活的千差万别,矛盾纠份的纷繁复杂,法官不仅要实时更新法律知识,也要掌握会计、财税、工商、人文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法官在处理案件时才会更加从容。
我之前办理过一起案件,需要判断股东财产和公司财产是否存在混同。在最初阅卷时,我发现自己对当事人提交的大量专业性证据无从下手。我对自己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开始阅读一些审计、财务方面的书籍,检索相关的法律制度,与专家进行沟通,最终顺利办结了这个案件。
通过这个案件,我更加深入地意识到法官职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现在的我在不断提升法律素养的同时,也会经常阅读涉及时政、人文、金融等方面的书籍或刊物,以期全面提升面对各种案件类型时的综合处置能力。
二、常怀敬畏 如我在诉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作为法官,对审理的每一起案件,始终要把好事实关、证据关,这是对法律的敬畏。“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案件看似可能不大,但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当事人的自身生活,对他们而言都不是小事。
为此,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带着感情解决好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让当事人在案件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是一种敬畏。出于这种考虑,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我会与当事人充分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综合考虑,认真处理好手中的每一起案件。
我曾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件。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将债务人的前妻、未成年子女、父母起诉至法院。审理中发现,债务人前妻经济条件不好、小孩抚养压力大,两位老人收入不高、尚不知二人已离婚,老人的另一子女也已去世。这个案件,如果只是一判了之,案件是结了,但事情远远无法了结。为此,我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并综合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调解。当老人颤巍巍地拉着我的手对我表达谢意时,我觉得,这就是一名法官的“高光时刻”。
三、用法必慎 力求严谨

虽然每一起案件看起来是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但背后的利益诉求、价值冲突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缩影。法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官代表着法院的形象,具体行使审判权。“法槌之下,财产万千;法槌之下,是非曲直;法槌之下,毁誉忠奸”。这就要求,法官在裁决的时候做到用法必慎、力求严谨,用自身的担当、智慧、专业捍卫法律尊严、保障群众利益、维护公平正义。
速裁案件体量大、节奏快,涉及的当事人地域广、案件标的额大。认定好案件事实的每一个细节、打磨好裁判文书的每一个字词、推敲好法律逻辑的每一个环节,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路虽远,行则将至”。现在的我更加热爱审判工作,虽然法官之路刚刚“起航”,中间不免有“风”有“雨”,但我相信亦有“美丽风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