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玄武区法院和玄武区工商联联合举办“企业家进法院”活动并召开商会商事调解工作推进会,来自不同行业的26名企业家,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商会商事调解组织代表共同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面对面交流。玄武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雪雁,玄武区工商联副主席樊姝玉出席活动并讲话,会议由玄武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翔飞主持。

“法官办案量这么大,如何既快速解决纠纷又确保公平公正?” “面对复杂的商事案件,法官如何抽丝剥茧,在有限的时间里查明案情真相?”……企业家带着问题和疑惑,旁听了一起股东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的庭审。

“公章管理原来这么重要”“企业核心员工在管理上的确很容易失控”“正常召开董事会,这样的矛盾就可以提前避免了”“这个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非常考验法官的专业能力”成了企业家们庭审后的热议话题,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企业经营风险防控课。
座谈会上,民二庭负责人郑荣介绍了近年来玄武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商会商事调解等工作情况。新街口街道商会秘书长王小晶分享了充分发挥商会调处企业间商事矛盾纠纷优势,依托“玄商e调”涉企业营商纠纷调解一体化工作机制,创新“五步走”工作法,成功调解了一批涉港企业合同纠纷案的经验做法。
“感谢今天的活动,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法治观念,希望法院今后多多组织类似的活动!”与会企业家代表建议,希望法院加大调解力度,在进入诉讼前设置缓冲地带,做好前置沟通和协调,实质化解矛盾纠纷。
“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每个案件都是试金石。”部分企业家代表建议,法院应加大对企业的普法力度,帮助企业防范日常经营中的各种风险。部分商会商事调解组织代表对此深有同感,提出“玄武区法院‘616’普法宣讲团可以与商会商事调解组织加强联动,对新街口商贸服务型企业开展联合宣讲”,还建议法院加大对商会商事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指导帮助小微企业柔和破产。
“企业劳动争议案件逐渐增多,法院如何能够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处理,让企业感受到司法温情尤为重要。玄武区法院制作的《和谐劳动关系体检服务表》,通过要素罗列的方式指导企业规范用工,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希望法院强化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希望法院多发一些生效案例的普法文章,让企业做好提前预判” ……企业家们结合各自的司法需求,纷纷提出了关于合同违约、劳动用工、企业债务等急难愁盼问题。赵雪雁认真聆听、不时记录,与企业家们互动交流。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司法保障。”樊姝玉回望了自2020年玄武区工商联与玄武区法院搭建合作机制以来紧密沟通、坚实合作的历程,并表示将在深化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协调机制、商会商事调解联系协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协作,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形式,加强合作深度,凝聚工作合力,以实在管用的举措,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共同服务保障玄武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赵雪雁就司法赋能产业强区建设,持续打造好玄武区法治营商环境,推进商会商事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三点展望:
一是深入推进“府院联动”,牢牢搭好优化营商的框架子。2021年以来,区法院与区检察院、公安玄武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先后会签《关于全力保障“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先试区”建设的十项司法措施》《关于法治护航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举措》等系列文件,构建起多领域、全方位的府院联动格局。下一步,将协同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落实好各项措施,让便企惠企真正落在实处。
二是大力加强“院企互通”,稳稳牵好企业需求的牛鼻子。持续开展好“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等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切实将企业的“需求清单”转让为司法机关的“履职清单”,掌握企业真需求、解决企业真问题,帮助企业强化系统性风险意识,降低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潜在诉讼风险,实现双向互动的“院企互通”,让法治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润滑剂、防护罩。
三是持续做好“矛调对接”,实实走好诉源治理的新路子。充分发挥玄武区法院“融合法庭”和玄武区商会商事调解中心作用,推动在党委领导下构建以区级矛调中心和7个街道矛调中心为依托,以打造数据要素类、商贸服务类、知识产权类、文化旅游类、劳动争议类、物业服务类、金融保险类共7个专业化商会商事调解为特色的“1+7+7”涉企纠纷化解衔接模式,进一步畅通“玄商e调”一体化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专业、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