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承载芯片研发重任、手握核心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十几亿研发投入、数十名高端人才、重点产业布局面临严峻挑战之际,玄武法院的法官以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司法智慧,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成功化解危机,实现职工权益保障与企业重生的双赢。
芯片名企突陷绝境
案涉某科技股份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权威认证的高科技人才领衔创立,长期深耕芯片研发与销售领域,拥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曾在新三板挂牌并积极筹备主板上市,员工逾200人。
然而,受市场波动影响,企业资金链断裂,自2023年底起,接连遭遇供应商、员工等债权人提起的诉讼6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执行过程中,部分职工债权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向法院申请对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案件随即进入破产审查程序。
慧眼洞察生机
面对可能启动的破产清算程序,承办法官并未简单就案办案。他们主动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细致核查财务数据,全面了解技术研发进展,与核心管理团队进行多轮深度交流。
经过扎实细致的调查研判,法官认为该科技股份公司尽管债务压力沉重,但企业多年积累形成的核心技术优势依然具有市场竞争力,创始人团队自救意愿强烈,正多方寻求融资渠道。如果此时启动破产程序,不仅意味着企业多年来宝贵的研发成果可能被严重低估甚至流失,还可能导致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面临失业困境,这可能会对重点发展的芯片产业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妙手精准施策
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承办法官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司法措施:
1、审慎裁量,争取缓冲时间
鉴于申请破产的职工债权金额相对有限,法官并未机械地作出裁定,而是在审查期限上给予最大程度的宽限,为企业自救争取宝贵的缓冲时间。
2、搭建桥梁,化解对立情绪
积极指导并敦促企业主动与申请破产的职工债权人开展坦诚沟通,详细说明企业现状与复苏计划,努力寻求理解,消弭分歧。
3、释法明理,引导理性选择
法官亲自向申请破产的职工债权人耐心释明法律风险:“如果公司真的进入破产程序,资产处置周期较长,且存在不确定性,最终能拿到的赔偿可能大打折扣。”引导其理性权衡利弊。
4、严明底线,压实企业责任
同时,法官对企业负责人提出明确而严肃的要求:“自救重生必须以保障职工基本权益为前提。必须立即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优先解决职工债权问题。”
破局共赢
在法官坚持不懈地多轮协调与专业引导下,劳资双方最终摒弃前嫌,达成和解方案:公司先行筹措资金支付部分职工债权欠款,债权人则撤回破产清算申请。这一方案既让职工及时拿到了部分薪资,也为企业争取到了重要的喘息空间。
样本价值
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不仅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更有效维护了关键产业的稳定与发展,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又一有力印证,为类似案件的妥善处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玄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