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休在审判台上
1979年出生的李伟,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的结案数量均位居玄武法院前几名,其中有两年是玄武法院的办案状元。而除审判工作以外,他还承担了锁金村法庭大部分的文字材料工作。
所以在玄武法院的同事印象中,李伟这些年没有请过一天假,连婚假也不例外,甚至有一次手臂粉碎性骨折,他都拒绝了医生住院手术治疗的建议,选择了保守治疗,打着绷带出现在法台上。
单位为李伟准备的事迹材料里,这样的行为被理解为“对司法工作的热爱和对法律信仰的执着,”但李伟说,他的最原始动机,就是“喜欢工作”。
打小“讲道理”,长大做法官
李伟打小就爱跟人“讲道理”, 也爱帮小伙伴协调矛盾,“不服来辩”是他处理冲突的方式。即使家人跟村里人起了矛盾,李伟说他也不会一味只认亲情、不讲理智。“谁对听谁的!”这句口头禅,让妈妈甚至觉得这孩子“胳膊肘喜欢往外拐。”
如果说每一种性格,都有一种最适合他的职业,那么李伟算是早早就知道以后该干什么。2005年,他法律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考进了南京市玄武法院,从事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脑袋里那些“道理”,于是完全用在了地方。
最爱办疑难杂案
“不就案办案,不机械办案,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审视每一个案件。”同事的这句评语,也算是衡量一个好法官的标准之一。李伟曾审理过这样一起案子,一个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在事故发生七个多月后自杀死亡,家属要求肇事方及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这个曲折罕见的案子,在实践操作及法律适用上均存在很多难点,但李伟的办案思路更让同行罕见,他创造性地委托第三方对受害人生前的精神状态及事故对受害人精神状态的影响进行鉴定,经过严密的法律论证,判决被告对受害人自杀死亡造成的各项损失承担15%的赔偿责任。
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而该案却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播出、刊登,而判决结果及审理程序受到了来自各方专家学者的肯定。
法官中的“理论家”
作为办案最重要环节的写审判书,李伟说他笔下出来的审判书,要经得起推敲,“尤其要让败诉一方服气。”于是找一个安静的空间、花一个星期写一份判决书,是他常有的经历,倾注的心血也远远不止纸面上的那几千字。“即使这期间也有写不出来的苦恼,但整个过程却是最享受的。”
李伟的一些经典案例,被《中国审判案件要览》等一些专业性刊物刊登,而作为法官中的“理论家”,他作为南京市法院系统的唯一代表,也参与撰写了《人民法庭常见案件审理指南》一书。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李伟同志连续四年被评为玄武法院“五好法官”、“办案能手”,两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法官”,还被评为南京市“十佳法官”、江苏省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
但能够被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李伟觉得这种幸运,比荣誉更容易让他满足。
有人说,每种性格的人,都有种最适合他的职业,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对口”的幸运。那么本文中的这个基层法官,应该算是幸运的一个。
工作九年,没请过一天假,连婚假、骨折这些“非请不可”的假期,他都准点出现在法庭上。可“劳模本色”、“甘于奉献”,这些常规的形容词汇,他说离自己有点远,最原始的动机其实简单而“自私”:“我就是喜欢工作。
1979年出生的李伟,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的结案数量均位居玄武法院前几名,其中有两年是玄武法院的办案状元。而除审判工作以外,他还承担了锁金村法庭大部分的文字材料工作。
所以在玄武法院的同事印象中,李伟这些年没有请过一天假,连婚假也不例外,甚至有一次手臂粉碎性骨折,他都拒绝了医生住院手术治疗的建议,选择了保守治疗,打着绷带出现在法台上。
单位为李伟准备的事迹材料里,这样的行为被理解为“对司法工作的热爱和对法律信仰的执着,”但李伟说,他的最原始动机,就是“喜欢工作”。
打小“讲道理”,长大做法官
李伟打小就爱跟人“讲道理”, 也爱帮小伙伴协调矛盾,“不服来辩”是他处理冲突的方式。即使家人跟村里人起了矛盾,李伟说他也不会一味只认亲情、不讲理智。“谁对听谁的!”这句口头禅,让妈妈甚至觉得这孩子“胳膊肘喜欢往外拐。”
如果说每一种性格,都有一种最适合他的职业,那么李伟算是早早就知道以后该干什么。2005年,他法律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考进了南京市玄武法院,从事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脑袋里那些“道理”,于是完全用在了地方。
最爱办疑难杂案
“不就案办案,不机械办案,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审视每一个案件。”同事的这句评语,也算是衡量一个好法官的标准之一。李伟曾审理过这样一起案子,一个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在事故发生七个多月后自杀死亡,家属要求肇事方及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这个曲折罕见的案子,在实践操作及法律适用上均存在很多难点,但李伟的办案思路更让同行罕见,他创造性地委托第三方对受害人生前的精神状态及事故对受害人精神状态的影响进行鉴定,经过严密的法律论证,判决被告对受害人自杀死亡造成的各项损失承担15%的赔偿责任。
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而该案却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播出、刊登,而判决结果及审理程序受到了来自各方专家学者的肯定。
法官中的“理论家”
作为办案最重要环节的写审判书,李伟说他笔下出来的审判书,要经得起推敲,“尤其要让败诉一方服气。”于是找一个安静的空间、花一个星期写一份判决书,是他常有的经历,倾注的心血也远远不止纸面上的那几千字。“即使这期间也有写不出来的苦恼,但整个过程却是最享受的。”
李伟的一些经典案例,被《中国审判案件要览》等一些专业性刊物刊登,而作为法官中的“理论家”,他作为南京市法院系统的唯一代表,也参与撰写了《人民法庭常见案件审理指南》一书。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李伟同志连续四年被评为玄武法院“五好法官”、“办案能手”,两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法官”,还被评为南京市“十佳法官”、江苏省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
但能够被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李伟觉得这种幸运,比荣誉更容易让他满足。
有人说,每种性格的人,都有种最适合他的职业,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对口”的幸运。那么本文中的这个基层法官,应该算是幸运的一个。
工作九年,没请过一天假,连婚假、骨折这些“非请不可”的假期,他都准点出现在法庭上。可“劳模本色”、“甘于奉献”,这些常规的形容词汇,他说离自己有点远,最原始的动机其实简单而“自私”:“我就是喜欢工作。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