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区十八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之六
玄武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0年1月5日)
沈 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区法院在区委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上级法院监督指导下,在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一个坚守、三个聚力”目标,深入开展“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年、执行工作巩固提高年、智慧建设全面深化年”活动,狠抓政治站位、强抓服务大局、细抓审判执行、巧抓改革创新、实抓队伍建设,为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玄武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坚定“主心骨”、补足“精神钙”,政治站位凸显新高度
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永葆政治本色。
突出理论武装,抓好学深悟透。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学原著悟原理、学党史感党恩、学文件明初心、学先进比担当,进一步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
突出关键少数,抓好以上率下。以院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围绕“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18个是否”等主题,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讨论,班子成员和处级以上干部通过学好理论、做好调研、写好课题、讲好党课等方式,巩固提升学习教育成果,发挥“头雁”作用。
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落实。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个别访谈、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围绕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巡察反馈的问题,查摆总结出6个方面11个问题,把“改”字贯穿始终,自觉检视自身,深刻剖析反思,从严从实整改,确保主题教育实效。
二、聚焦“主战场”、画好“同心圆”,执法办案迈上新台阶
2019年,全院受理各类案件25290件[1],其中新收案件21751件,同比上升13.12%,结案21564件,同比上升8.03%。收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法官人均结案440件,服判息诉率92.04%,二审发改率1.13%,办案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全市前列,其中法官人均办案数全市最高。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858件。因刑事审判工作水平突出,上级法院将全市北片的邪教犯罪案件、全市南片的涉外案件、玄武区以及栖霞区标的额200万元以下的非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指定我院管辖,我院审理的刑事案件类型在全市最为丰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审结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型犯罪案件16件16人,审结盗窃、诈骗等侵财型犯罪案件238件364人,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5件131人。加大涉毒犯罪打击力度,审结毒品犯罪案件68件81人。高度关注民生案件,审结生产、销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等涉及食药领域犯罪案件5件8人。对未成年人注重帮扶、寓教于审,为21名未成年人封存犯罪记录,17名未成年人被判处非监禁刑。一起网络猥亵儿童罪案被评为全国第三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十大案例和性侵害儿童犯罪典型案例。积极贯彻落实帮教制度,帮助一名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在外、长期无人管教的被告人重返校园,及时校正人生航向。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87件,与区总工会合作成立全市首家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诉讼文书、参与指导调解等援助服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化解家事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审结婚姻家事案件639件,调撤率63.4%。依法保障老幼妇残孕群体合法权益,审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7件,与区妇联、孝陵卫司法所共办“反家暴”法律宣传活动,与玄武中专、南外共建“关爱活动阵地”,对一起遗弃案的弃婴进行回访,积极进行司法救助并首创交由当地公证处管理,给困境儿童送去温暖,两起案件入选全市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十大案例。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依托旅游巡回法庭建立“旅游法治模式”,制作发放《旅游维权小贴士》,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旅游高峰期,进驻中山陵等景区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审结房地产案件452件,同比下降14.1%,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研究制定《胜诉退费实施办法》,及时为胜诉原告办理退费,保障胜诉权益。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落实“100条”具体措施》《关于贯彻落实<玄武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加强贯彻落实,层层压实责任。注重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对资金暂时紧张但生产平稳有序的民营企业灵活适用财产强制措施,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当事人来信表扬并在全市法院宣传推广,一案入选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服务保障金融业良性发展,审结金融案件7111件,同比上升32%。严守利率司法红线,对金融机构收取罚息、复利、违约金等费用中超出年利率24%部分不予保护,重点审查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利滚利”及手续费、管理费、服务费等形式规避24%利率上限行为。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审结“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购物案件38件。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在徐庄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助力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结破产、强制清算案件28件。在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与财政、民政、税务、人社等部门协作配合,合力化解职工安置、税务办理、工商注销、产业调整等重点难点问题。制作发放《申请企业破产立案指引》和《企业破产案件配套机制及典型案例》宣传手册,营造全社会正确认识破产制度的良好氛围。
持续深化执行攻坚。在全面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专项行动,努力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2019年,执行收案6312件,同比上升14.27%;结案6373件,同比上升7.6%,执行到位金额9.33亿元。在全省率先探索涉众型财产犯罪案件执行工作机制,注重将案件办理与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相结合,扎实开展“e租宝”等案集资参与人信息核实登记和款项发还工作,接待3612人,核实登记3224人,发还金额8243万元,被评为全省法院执行工作和执行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三、严守“主阵地”、打响“攻坚仗”,服务发展彰显新成效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扎实开展各项重点工作,切实提升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紧围绕“深挖根治”阶段性目标,坚决撕破“关系网”、铲除“保护伞”,审理涉黑涉恶案件5件42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3人,重刑率达31%。审结了张某涉黑“保护伞”案、单某等8人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实施强迫交易案、潘某等11人寻衅滋事、非法拘禁案。坚决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加大对涉黑涉恶案件财产刑的执行力度,对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追缴违法所得、没收赃款、罚金等执行内容全部快速执结完毕,真正实现“打财断血”。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向区公安、区扫黑办移送线索46条59人,向江北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发送司法建议4份,相关经验做法被省人大常委会在专刊中宣传推广,被评为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防范惩治“套路贷”虚假诉讼。深入开展防范惩治“套路贷”虚假诉讼专项治理行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责任分解方案》,狠抓督促落实。建立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常态管理机制,将6人列入职业放贷人名录,审结了全市首例认定职业放贷人案件。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已经审结的3381件民间借贷案件进行“回头看”,成立专项评查组全面细致审查,多次召开专题审委会逐案过堂研究,对涉嫌“套路贷”犯罪的案件启动再审程序,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审结民间借贷案件1476件,加大对借贷主体、借贷合意、款项交付、借贷利息、款项归还等方面审查力度,对16名虚假诉讼的当事人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惩戒措施。积极融入源头治理格局,加强与公安、检察、金融办等部门沟通联络,推动民间融资风险共防共治。在“两微一端”上发布典型案例罗列“套路贷”“校园贷”等常见形式,在醒目位置摆放宣传版面,在人流密集区域发放《法官教你防范借贷风险100条》宣传手册,开展金融法官送法进企业、庭审进校园、送法到基层等活动,提升全社会准确甄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服务保障美丽古都生态建设。成立西南低山丘陵区域环境资源法庭,作为全省“9+1”中的一家基层法院[2],集中管辖南京市和句容市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审结环资案件139件。审结了最高检、公安部、环保部联合督办的“4·10”胜科水务污染环境案刑事部分,开出最严罚单,从损失最小化、标准规范化、监督全员化、整治长远化出发,积极组织起诉方与被告方达成了支付损害环境赔偿金及替代性修复费用合计4.7亿元的调解协议,在全国尚属首例,入选2019年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审结了魏某等10人长江内非法采矿案、吴某等4人长江非法捕捞案。积极协助市里相关部门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检查组来苏检查长江环境南京段整治工作。邀请市人大常委会、市法院、市检察院以及媒体记者旁听宣判,举办“6.5世界环境日”活动,召开环境公益诉讼座谈会,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疏通“主动脉”、打造“新名片”,改革创新绘制新蓝图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阻滞因素和薄弱环节。
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稳步开展内设机构改革,将原有16个部门缩并至10个,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升审判质效。更加突出法官中心地位,除经审委会讨论决定的74件案件以外,全部由主审法官和合议庭自行定案、自签文书、自担责任。强化院庭长实质办案,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效应,院庭长参与办结疑难复杂、新类型等各类案件14291件,占全院结案数的66.27%。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会同区司法局、南师大法学院为新当选人民陪审员开展岗位培训,成立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职。
认真开展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坚持从快不降低标准、从宽不放纵犯罪、从简不减损权利原则,审结认罪认罚案件544件706人,适用率63.4%,平均审理天数7.5天,上诉率8.83%。加强与区司法局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没有聘请律师代理的454名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占刑事案件的52.91%。作为全市法院两家试点之一,在区委政法委部署协调下,加强政法协同业务系统的推广运用,提升刑事审判科技化水平。
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繁简分流。深入开展“两个一站式”[3]建设,重点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职能整合、“两个中心”[4]实体化运行、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律师服务工作站”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477件,调解成功500件,成功率达33.85%。深化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加强与市区妇联、市律协婚财委、市公证处、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合力化解家事纠纷131件,“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入选全市政法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大品牌。与市公证处签署《公证参与司法拍卖辅助事务协议》,全省首创“一接收、两协助、三组织”工作机制[5],5个月公证员参与助拍200余起,成交金额2.55亿元。全市首家引入实习律师担任法官助理,为执业律师培养开辟新的渠道和思路。民主建国会中央调研部来我院专题调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并予肯定。更加优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在原有案件分流基础上,结合我院金融案件近年激增特点,将信用卡等简易金融案件作了专项分流。2019年共快速审结案件6109件,占相应民商事案件的42.95%,9名速裁法官人均结案679件。
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网络、热线、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各项业务的“智能诉讼服务”新模式。依托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和“微法院”平台,解决当事人异地申请立案路程远、成本高等问题,为当事人提供立案、诉讼交费、案件查询、签收文书、卷宗查阅等跨域诉讼服务。与通达海公司合作建立全市首家网上金融审判平台,为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网上立案服务,探索短信送达、邮件送达、电话送达等电子送达方式,立案、证据交换等全部实现网上流转,通过要素式抓取实现简易文书一键生成,切实为金融法官、金融机构减负增效。
五、建强“主力军”、铸牢“法院魂”,锻造队伍呈现新面貌
扎实推进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担当、有温度的法院队伍,相关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法院队伍建设》刊发。
自觉主动受监督。先后向区人大汇报金融审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代表建议办理等工作,向区政协通报防范惩治“套路贷”虚假诉讼工作,向区扫黑办汇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办结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各2件,办结率与办结满意度均为100%。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参与执行、评查案件等530余人次。主动接受法律监督,与区检察院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庭审直播11040场,观看量1900万余人次,文书上网8371篇,3名法官被中国法院网评为“全国优秀直播法官”。开展“12·4宪法日暨普法宣传日”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增进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与支持。发布微信126篇,微博165篇,召开5场新闻发布会,被评为全国司法宣传工作表现突出法院。
标本兼治抓廉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以“清单式”管理压实“两个责任”。深入开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加强内部管理、执行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活动,通过明确责任部门、确定时序进度、落实专人督促等举措确保整改实效。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全面梳理各岗位关键环节风险,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固本强基打基础。与南师大法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学生来院旁听庭审,走进高校现场开庭,推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深度融合。组织干警参加各类法律培训38期963人次,成立“玄法青年沙龙”,组织刊发19篇调研成果,11篇论文获奖,编制全院2019年调研论文集,1篇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司法建议,完成省级和市级重点课题各1项,被评为全省法院学术讨论会三十年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通过开展整训、户外拓展等活动,关心关爱干警,锤炼玄法精神,法官个人分别荣获全国涉军停偿服务保障先进个人、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2019年区法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法院集体和法官个人共受到各类表彰47个,其中市级以上20个。在此,我代表区法院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法院各项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办案压力巨大,法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健康状况堪忧,职业保障和办公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法官的司法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与推进司法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尚有差距;三是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少部分干警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党风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紧紧依靠区委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切实采取有力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区法院的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紧扣全区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努力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保障“强富美高”新玄武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践行新使命,在服务改革发展上争取更大作为。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提高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精准性,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破产审判工作,着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环境资源审判,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顺应新期待,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争取更大业绩。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妥善审理劳动就业、婚姻家庭、消费维权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民事案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长效机制,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
找准新定位,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争取更大突破。不断夯实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基础,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扎实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确保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推进司法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和社会化外包,有效化解人案矛盾。
把握新要求,在夯实队伍根基上争取更大发展。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全体干警践初心、守使命、勇担当。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挺纪在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切实关心关爱干警,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义不容辞;服务保障玄武发展,我们责无旁贷。2020年,区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和本次大会有关决议,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为推动玄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玄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本报告数据统计期间为2018年12月21日起至2019年12月20日止。
2.为进一步提升环境资源案件专业化审判水平,2019年1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南京铁路运输法院、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等9家基层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全省环境资源第一审案件。201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由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跨区域管辖全省辖区内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二审案件。2019年10月,因南京铁路运输法院已撤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自2019年11月1日起,由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南京市、句容市基层人民法院的环境资源第一审案件。由此,形成全省范围内9家基层人民法院和1家中级人民法院集中管辖、专业审理的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3.“两个一站式”: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4.“两个中心”: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和非诉讼服务中心法院分中心。
5.“一接收、两协助、三组织”:由公证员协助执行法官办理接收法律文书、协助勘察现场、协助房屋定价、组织挂网上拍、组织现场看样、组织标的物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