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玄武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雪雁代表玄武法院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玄武区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级法院大力指导下,立足地域特色,在司法办案中淬炼能力、创新机制,在职能延伸中优化治理、弘扬文化,努力以“四个突出”激发司法护绿强劲动能。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突出案例研究能力筑基。通过院领导带头办理环资疑难案件、建立专家智识支持机制、举办“玄法青年沙龙”等方式,将加强案例研究作为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司法能力的重要途径,环资法庭涌现出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先进个人等专家型法官。在审理某航运公司偷排含油污水案中,根据船舶航行轨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污染物处置去向,结合专家意见对环境损害作出创新性、示范性认定,入选全国法院第37批指导性案例。近两年有两案获评全国法院典型案例,有五案入选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数量居全省基层法院首位。
二是突出规则机制创新赋能。在审理全省首例采挖贩卖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椤、金毛狗案中,探索价值评价标准和方法,引导起诉人合理确定生态损害赔偿数额。在审理某公司堆放工业废料案中,将长期堆放危险废物行为定性为消极处置,判处严厉刑罚,案例分析文章被法治日报公号全文刊载。在审理“4.10”向长江非法排污案中,创新分期付款、技改抵扣等责任承担方式,引入业内专家等多元力量组建调解工作组,引导相关主体以第三人身份提供兜底保障,促进生态环境修复、企业技改升级“两不误”,入选中国十大公益诉讼,被载入2021年全国和江苏省两会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探索制定生态修复费用使用管理办法,从项目评审、专项审计核算等方面加强监管,对特殊个案会商上交市财政统一管理,确保规范使用。
三是突出能动司法优化治理。围绕耕地保护“国之大者”,赴乡村开展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明晰法律红线,促进增强守法意识。围绕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构建共治“朋友圈”,与沿滁河流域8家检察机关、沿长江流域7家基层法院推进跨域司法协作,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案件显著下降,《人民法院报》“司法守护大江大河”栏目推出我院司法修复宣传视频。围绕助力依法行政水平提升,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向市生态环境局发出司法建议,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推动“办理一案”向“治理一片”转变。
四是突出生态法治文化传播。依托辖区资源焕新升级,打造紫金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馆、长江江豚科教中心法院展区等融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司法便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3+N”生态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相关做法被最高法院信息简报刊用,并入选全市政法工作十大优秀创新成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在红山动物园和省市法院共建全国首家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馆,通过实景营造、游戏互动提供沉浸式体验,今年接待量已逾1.2万人次,近日该馆被命名为南京市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六合平山林场和省市法院共建全国首个珍稀植物司法保护基地,并联合中山植物园研究所共同深化基地建设。依托“616”法治宣讲团、“法治副校长”平台讲好江苏法院环资审判故事,将现场教学纳入校园法治教育和社会实践内容,制作的《绿色民法典来了》短视频获全省民法典普法大赛一等奖,展播反响热烈。
下一步,玄武区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兄弟法院先进经验,以全面争先、矢志一流为目标,不断推进环资审判专业化建设,努力打造更具玄武标识度的特色品牌,为建设美丽江苏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