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院校双方资源优势,加强法治人才联合培养,进一步推动司法实践与法治理论深度融合,2022年4月26日,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玄武法院在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进程中,培塑“融”特色工作品牌的一个重要举措。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施君、副院长董新凯等专家学者,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雪雁,党组成员、副院长吴小晗,副院长潘溪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赵雪雁为本次合作提出几点建议:一、打破沟通壁垒,畅通人才培养“高速路”。充分利用双方优质资源,通过理论与实务之间的穿梭,不断发现自身短板、发掘“真”“新”问题,真正落实双向交流、教学相长机制,取长补短、各有进益。二、加强理论研究,共筑课题培育“孵化器”。不断拓展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实际案例中持续挖掘新情况、新课题,联合开展理论研究,助推成果转化,共同推进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繁荣。三、强化互通互信,打造院校合作“金品牌”。双方立足各自主责主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度合作,共同举办彰显双方特色、具有实效及影响力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1+1>2的合作效果,把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玄武区人民法院研究生工作站打造成有一定影响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施君表示,一是要做好研究生进站实习工作。请经验丰富的法官按照要求高质量指导实习,培养高质量法律、知识产权人才,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二是要做好协同创新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和法官开展疑难案件探讨交流,组织法院和学院联合申报课题和奖项,共同组织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三是要做好专家互聘工作。合作互聘专家,建立专家交流和聘任机制,玄武法院推荐优秀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和校外导师,南理工知识产权学院推荐优秀教师担任专家陪审员。四是要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发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创新与支持中心和南理工专利中心的作用,为玄武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提供专业服务。
随后,施君和赵雪雁分别代表两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并为“研究生工作站”举行了揭牌仪式。

仪式结束后,双方就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事宜举行座谈会,对如何建立多样化、长效化的互动交流机制提出多项意见。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作为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着深厚的法学研究底蕴和显著的法学教学成果;玄武法院作为南京市七家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之一,有着丰富的案件资源和专业的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此次合作,对充分发挥院校双方资源优势,加强法治人才联合培养,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互融互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