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品牌、优秀人民法庭建设案例进行表彰,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孝陵卫人民法庭“多元共建解巷里矛盾 源头解纷绘玄武‘枫’景 ”获评“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孝陵卫人民法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关于深化诉源治理创建“枫桥经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样板的实施方案》部署,立足孝陵卫辖区现状和法庭工作实际,坚持践行能动司法,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方协作力量,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作用,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一是深层次“府院融合”,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建“纷调巷里”支部品牌,寓意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小事不出巷,矛盾不上交”,坚持诉源治理,矛盾就地解决,巷头纠纷巷尾合,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联合区人社局、孝陵卫街道等定期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到法庭跟班学习,并数次受邀对全区调解工作者进行培训,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为基层培养善于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矛盾纠纷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推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的工作格局。因服务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表现突出,孝陵卫人民法庭被评为“强富美高新玄武现代化建设先进集体”。

与中山陵园管理局、玄武区旅游局联动共建“旅游巡回法庭”,打造“钟山畅游 e解‘游愁’”特色品牌,搭建“云上法庭”平台,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便捷法律服务。与辖区内派出所、司法所、检察院工作站创建“庭所站共建”机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例会,每月一次,遇到突发情况随时开会,共同分析研究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有效提升司法调解成功率和居民理性维权满意度。

让22年不能使用的车库恢复停车功能,群众急难愁盼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该案例被评为南京市政法网格员优秀工作案例,并作为省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的首推案例,还被最高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广。

二是清单式“风险体检”,凝聚合力促推诉源治理。起草《玄武区用工风险法律提示》《玄武区和谐劳动关系体检服务表》,通过走访企业发放、线上发放、随案发放等形式供企业自检自查,针对企业填写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原则,提供企业用工清单式、定制化指导服务,将劳动争议涉诉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与区总工会、区仲裁院组成“和谐劳动用工体检团队”,选取辖区内用工量大、纠纷常发的领域,逐行业为企业提供和谐劳动用工体检上门服务,将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抓前端、治未病”。

与区人社、孝陵卫街道联合走访在建工程工地,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于未然,力争群体性纠纷吸附在基层、消化在基层。加强对新业态领域用工的研究,定期走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促进新业态、新经济健康发展。2023年开展“法律体检”187次,走访企业42家,查补企业经营风险漏洞超一千个。2023年,玄武法院劳动争议新收案件量同比下降4.63%,迎来新拐点,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府院联动、裁审协同”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经验被省法院肯定推广。

三是多元化“寓教于案”,发挥典型案例引领作用。法庭周边就是居民区,亦有多所大中院校,法庭开展各类法治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形成人人学法、守法、讲法的舆论氛围。2023年11月,法庭走进南京农业大学开展“法庭进校园活动”,选择一起劳动争议案进行公开庭审,并进行劳动法宣传讲座。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发挥案例的导向作用,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理想效果。目前,孝陵卫人民法庭正在积极推进与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枫桥经验和基层社会治理教学科研基地”,实现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良性互动。2023年开展法律宣传活动17次,受众近3000人。

近两年,孝陵卫人民法庭审理的增设电梯物权保护纠纷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系统2022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虚报学历劳动争议案件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第七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财产损害赔偿案否定司法鉴定意见,使民营企业免遭巨额索赔。劳动争议案创新责任承诺制度,引导当事人审慎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两案均入选南京法院2023年“司法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露台漏水案、退休前被违法辞退案等四个案例在央视总台播出。

下一步,孝陵卫人民法庭将继续深耕司法审判“责任田”、厚植多元解纷“实践地”、细作基层治理“职能区”,锚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人民法庭“服务基层治理+专业化审判”双线并进、融合出彩的目标定位,坚持“三个面向”,做好“三个服务”,打造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人民法庭品牌,筑牢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